齊魯晚報: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杜振新解密企業發展秘訣
去年稅收增長30%,今年預計增速20%以上……在藥企競爭更加激烈的形勢下,辰欣藥業逆勢增長的勢頭不減,不僅在國內藥企中獨領風騷,還發力歐美高端市場。是什么讓一個上世紀70年代的街道企業成長為國際化企業?除了機遇,離不開企業掌舵人杜振新為企業謀的思路、定的調子。“辰欣辰欣,就是‘推陳出新、誠實守信’。”

“沒有科技創新,企業就沒有生命力。”這是辰欣藥業一貫堅持的發展戰略。
“用技術的制高點支撐辰欣品牌的生命力,這種創新意識使辰欣在后續競爭中取得優勢。”杜振新認為,辰欣藥業保持強勁增長和發展勢頭的秘訣也在于此。
持續不斷的投入研發創新產品、堅持不懈的高精尖仿制藥制造、開拓國際化發展戰略,這些在杜振新看來,都是一種創新,而這也恰恰是支撐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
技術含量高、知識密集型、專利密集型、資金密集型,這是杜振新為辰欣藥業定下的新產品發展方向。“做企業不是單純做規模,規模大反而可能不強。”在杜振新看來,有創新這個核心,做企業、做研發要不怕投入、不怕慢,才讓辰欣藥業的發展步伐邁得穩健。
創新的根基在于人才。每年將企業總營收的6%投入到創新研發中、每年出資2000萬元重獎優秀科研人員。目前,辰欣藥業擁有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3人,泰山學者專家2人,共有專職研發人員269人,構成以行業專家、碩士為骨干的專業研發團隊,在產品開發、新藥報批、生產管理上具有豐富的經驗,共研制成功國家級新藥60多個,多次承擔了國家、省、市重大科研公共項目。
為增強公司的科技創新能力,辰欣藥業還在北京設立了研發機構,對接前沿科技,承擔著國家重大項目的研發工作。辰欣還走“產學研”的道路,與國內外的高端研究所或研發公司共同開展新產品、攻關技術難題。其中,與山東大學歷時8年合作研制的阿德福韋酯(原料及片劑),獲國家一類新藥證書、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并獲得國家和省市科技創新基金支持。
高附加值,國際市場“通行證”
對于藥企來說,高端市場是風向標,也是企業在行業內實力的展現。作為辰欣藥業的掌舵人,杜振新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發展契機。
全球醫藥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辰欣也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外貿出口堅持“兩條腿走路”和“兩個市場同時做”的模式。
“傳統的出口市場、出口產品是立身之本,高附加值新產品是盈利之本。”杜振新介紹,目前辰欣藥業正在進行國際產品注冊,申請獲批后,公司高端口服固體制劑產品就能走向國際市場,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國際銷售能力和盈利能力,成為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前,辰欣藥業投資數億元,按歐美CGMP標準設計的口服固體制劑生產基地也已基本建成,又在美國注冊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高端固體制劑的國際運作。
在產學研合作上,辰欣開展國際合作,與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英國利物浦大學、以色列的研發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引進先進技術,提升醫藥行業的競爭實力。對接國際醫藥研發市場,辰欣藥業還聘任國際技術團隊,負責向歐美等發達國家申報ANDA制劑項目,并合作開發系列產品,為打開國際市場積蓄力量。
“要做到世界先進,就必須以發達國家為標準要求自己。”杜振新認為,對歐美高端市場的開拓就是試金石,通過對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的開拓,尋找發達國家與自身的差距,不斷提升自己邁入世界先進水平,正如辰欣藥業的企業愿景所說,我們要做到“世界先進,國內一流”。
推陳出新,年輕廠長尋求突破
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突破40億元,同比增長9%;實現利稅5.97億元,同比增長19.4%,這一數字今年還將增長。如今的辰欣藥業位居中國醫藥工業50強,是國內綜合性化學藥品生產企業。企業發展壯大的30年,正是“推陳出新”的發展之路。
上世紀70年代,濟寧老城區有一塊靠著護城河、挨著關帝廟的“風水寶地”。辰欣藥業的前身——紅星制藥廠就位于這里。1988年,剛從新疆大學化學系畢業的杜振新一腳踏進環城北路19號(紅星制藥廠),開啟和辰欣的風雨同舟之路。
“我進廠的時候已經歸為濟寧市醫藥集團,廠子的規模并不大。”因為所學專業的緣故,杜振新就被分配到研究室,從事技術開發等工作。
1990年,從事兩年的技術研究工作的杜振新開始接觸市場調研,在任技術開發科科長時,獨立承擔著全國藥品市場的調研工作。有科研背景又掌握市場信息,沒過兩年,杜振新成為廠長助理,幫助廠長打理日常工作事務。
27歲那年,老廠長要回母校任教,時任廠長助理的杜振新成為新任廠長候選人。
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個時候就是趕鴨子上架”。杜振新回憶,當時他還在北京開拓市場,接到任務后,從北京趕回來,投入到廠子的接管工作中。從此,杜振新真正成廠子里的領頭人,也是當時濟寧地區注冊企業里最年輕的廠長。
27歲的新任廠長,除了一身科研技術外,還有多年跑市場積累下來的經驗。“當時廠里的產品以片劑、顆粒、滴眼和外用等傳統藥品為主,而大眾化藥品才是當時市場的趨勢。”1996年藥廠新上輸液、1998年開始生產水針……眼光加果斷,杜振新帶著廠子里的300多人開始走上了“推陳出新”之路。
搶抓機遇,探尋市場“藍海”
1997年,第三制藥廠并入魯抗集團,隨之改名為山東魯抗辰欣藥業有限公司。
新產品不斷上市、設備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怎樣在市場上打出品牌成了當時杜振新的心頭大事。
“改制,真正面向市場企業才更有活力,才有更好的發展前景。”由于人為觀念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從提出改制到2000年完成,杜振新用了兩年。員工全持股,經理班子持大股,員工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企業更加有活力,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有了充足發展動力,杜振新開始嘗試生產一些技術含量高難度大的產品,企業連續多年實現每年30%的增長速度。當時的環城北路19號已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2001年,杜振新把目光瞄向濟寧高新區。
2003年1月份,位于濟寧高新區同濟工業園內350畝的園區投入建設,開啟“退城進園”時代,辰欣藥業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在新的園區,我們高標準建立一個軟袋輸液車間。”杜振新介紹,在2001年的醫院制劑整頓中,輸液作為醫院制劑最主要的劑型成為整頓重點,整頓整出大片的市場空間。這時,辰欣抓住機遇,引進4條國內最先進的玻璃瓶輸液生產線。除保證玻璃瓶輸液供應外,又率先引進德國普洛麥軟袋包裝輸液生產線,在大輸液的競爭中較早找到“藍海”。
2008年,企業的銷售額早已破億。2010年前后,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辰欣,出自‘推陳出新’的諧音,‘推陳出新’也一直都是我們辦廠的理念。”對于辰欣,杜振新賦予了新的含義。
秉承“推陳出新 誠實守信”的企業理念,眼下辰欣正全面實施研發戰略、精品戰略、人才戰略,打造強勁的核心競爭力,打造百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