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購藥或成現實 零售藥店市場拓寬
“自主購藥”或成現實
在推進新醫改的進程中,醫藥分開一直作為一項切斷醫院、醫務人員與藥品營銷商之間經濟利益糾葛的重要舉措。2002年,國家發改委曾啟動醫藥分開試點,但因政策不配套,主管領導調離,試點沒能繼續。
而現在的“醫藥分開”源于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該意見指出,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的方針,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
與之呼應的是,《通知》中專門點名了“醫藥分開”。下一步的新醫改過程中,將尋求多種形式醫藥分開、提高零售藥店供應藥品和保障能力,逐漸將醫院門診藥房過渡到零售藥店。
同時,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可探索由規模較大、質量控制嚴格、執業藥師藥事服務制度完備、誠信記錄好的零售藥店,承擔醫療機構門診藥房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的多種形式的改革,并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工作,推進臨床合理用藥。
《通知》明確,商務主管部門和衛計部門應密切跟進改革進展,逐步形成醫師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自主購藥的新模式,并確保醫療機構按照《處方管理辦法》(原衛生部第53號令)開具和調劑處方,保障患者的處方知情權和購藥選擇權。
零售藥店市場拓寬
業內人士稱,通知中一系列新規,尤其是自主購藥新模式的提出將利好零售藥店行業的發展,并將進一步斬斷醫院和藥品之間的利益鏈。
“一旦醫院的門診用藥放開,即患者可以憑借處方自主選擇零售藥店購藥的模式形成,將為藥店創造出驚人的市場空間,也會對連鎖藥店產生明顯的刺激作用。”醫藥專家史立臣認為。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藥品主要銷售渠道掌握在醫院手里,藥品大部分銷售量集中在醫院。六部委進一步推行醫藥分開的決定,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市場上藥店的藥品銷售量。與新規帶來利好相同的是,未來社區醫院藥房的取消也將使零售藥店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拓寬。
據悉,在商務部公布的《2011—2015年全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規劃》中,醫藥流通業的主管部門對藥店的規劃設想是,以后社區醫院藥房將和現在的零售藥店實行一體化,即有零售藥店的地方,社區醫療機構將不再建藥房。
“社區醫院藥房的取消一定程度上會對市場上的零售藥店產生刺激作用,一旦真正落實,會有更多患者走進零售藥店。”史立臣認為。
有業內醫生表示,社區醫院和零售藥店合作已經不再鮮見,這也成為一種改革思路。北京金象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軍表示,從節約資源的角度來講,讓社區醫療與社會藥房功能互動是好事。他們曾托管過北京社區醫院的藥房,他判斷,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